杠杆炒股开户平台 蒲洁能化: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锻造硬核竞争力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锻造硬核竞争力
——蒲洁能化创新赋能提质案例
在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调整和“双碳”目标约束下,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蒲洁能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依托煤制烯烃产业基础,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构建“机制革新-人才强基-平台赋能-产业跃升”四维创新体系,为传统能源化工企业实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改革背景:行业转型与企业发展困境
当前,我国能源化工行业面临传统产能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近三年基础化工产品毛利率持续下降,高端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等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超40%。产学研协同效率低,成果转化率受阻,制约产业升级。作为我国煤制烯烃产业的重要参与者,蒲洁能化正处于从规模化布局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当前,其产品体系中低端聚烯烃占比过高,高端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同时,领军型科技人才稀缺,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
为应对这些挑战,蒲洁能化积极响应国家“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求,实施系统性科技创新改革,旨在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改革举措:构建四维创新驱动体系
(一)机制革新:破除壁垒 激活创新源动力
为突破科研管理壁垒,激发创新活力,蒲洁能化实施三层递进式机制设计,形成闭环支撑。首先,创新项目组织模式,推行“揭榜挂帅+项目负责制”,将精准匹配科研任务与责任主体,确保科研方向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和生产痛点。同时,构建“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并完善科技创新激励与奖励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到人、考核到岗,通过正向激励将创新成果与团队利益直接挂钩,推动成果转化收益率提升;此外,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近三年研发投资强度稳定在营业收入的3%以上,2023年达3.06%,2024年为3.20%,2025年上半年提升至4.55%,为项目推进和成果转化提供坚实资金保障,形成“任务落地—激励驱动—资金支撑”的良性循环。
(二)人才强基:打造高水平创新“特战队”
以高端引智为突破口,通过与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定向引进国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及优秀创新团队,为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布局提供顶层智力支撑。同时,聚焦青年人才培养,以党员“双创”工作室、众创工作室等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洁能竞技”“‘懂会能’素质提升工程”等选育活动,培育具备破解生产难题、推动技术与产品创新的高精尖人才。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科技创新人才200余人,其中1人获“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此外,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2人荣获“个人铜奖”;3人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91人参加班组长综合素质提升培训(26人获优秀班组长);举办两届“洁能竞技”职工职业技能竞赛,1500余人次参与、132人次获奖,夯实基层人才基础。通过“外引高端智力+内育青年骨干”的协同模式,既筑牢了创新核心力量,又夯实了人才“基石支撑”,为持续创新提供全周期人才保障。
(三)平台赋能:搭建产学研融合“强纽带”
先后与西安石油大学共建“博士工作站”,联合陕煤技术研究院建立“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为公司科技创新、产业政策研究、重大项目论证、关键技术攻关等提供了硬核支撑,共同推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落地,与上海河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化工学院、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交流聚丙烯及特种新材料技术,编制完成特种聚丙烯项目可研报告。与陕煤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以协创达新材料公司(原陕煤研究院蒲城基地公司)为主体,申报地方新材料中试平台,摸查资料已提交陕西省工信厅,省厅已上报国家工信部。
(四)产业跃升:“三个面向”锻造硬核竞争力
面向高端市场:成立改性聚烯烃研发中心,专注于高端改性聚烯烃产品的研发生产,累计开发15个新牌号产品,顺利取得汽车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认证,开发的改性聚丙烯产品HA10A收缩率低,抗冲击性能优异,为国内首个无填充低收缩改性聚丙烯产品,凭借其高性能、多功能特点成功进入高端市场,填补了行业空白。
面向绿色效能:建成投用氢能和C4综合利用项目,通过对氢能和C4资源的深度加工转化,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及产品附加值;细渣综合利用项目则让生产中的细渣变废为宝,实现了绿色生产;脱硫备用系统保障了脱硫过程的稳定高效;MT0及烯烃分离装置挖潜增效改造项目完成中间验收进入试生产,达到设计负荷且运行稳定,产能提升、单耗降低;黑水气化闪蒸发电项目成功投运,每小时发电量9000度,实现余热高效回收;甲醇中心及烯烃中心工艺参数优化与系统升级研究项目、甲醇合成系统能量回收研究项目已建成投用;ORC发电项目土建施工完成,主设备安装完成,建成后预计年发电305万度,年节约标准煤975吨,年减少CO 排放2398吨,这些项目共同构建了绿色低碳的生产模式。
面向链式升级:全力推进4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其产品具有优异的耐磨、耐冲击等性能,可应用于高端制造领域,项目已完成中间交接,正在进行试车准备。3.5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R)工业化示范项目采用陕煤集团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冶金、轨道交通、汽车、工业生产等市场领域,15万吨/年特种聚丙烯项目产品能满足特定行业的高端需求,以上两个项目已取得集团公司立项批复,投产后,将完善蒲洁能化产业链条,增强价值链韧性。同时储备了2-丙基庚醇、聚甲醛、α-烯烃等项目,其中聚甲醛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广泛用于电子、汽车等行业,α-烯烃可用于生产高端聚烯烃产品,这些项目为蒲洁能化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改革成效:科技创新释放三重变革红利
(一)产品竞争力突破性跃升
高端聚烯烃产品增至11种,其中改性聚丙烯产品HA10A成功进入高端市场,无填充低收缩高抗冲改性聚丙烯项目突破传统工艺限制,填补了行业空白。聚烯烃产品种类的丰富和结构的优化带动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2024年双聚产品销售量达91.88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10%。甲醇、MTO装置2025年上半年负荷率同比2024年分别提高2.18%、6.89%,甲醇日产量成功突破7100吨,甲醇日产量、聚烯烃月度产量、吨甲醇耗煤、吨烯烃耗电均创出历史最优水平。
(二)绿色生产范式行业先行
以“8.7MPa水煤浆气化制甲醇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工业化应用”项目为核心,攻克了高压力下水煤浆气化效率低、废渣处理难等行业共性难题,该技术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首届陕西省煤炭科学技术二等奖。与此同时,黑水气化闪蒸发电项目年回收余热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2万吨,构建起“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固碳”的全链条绿色生产模式,成为煤化工行业低碳转型标杆,聚烯烃装置生产线被评定为“炼油与石油化工”A级生产线,危险废物全部依法合规处置。
(三)产业链韧性显著增强
4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投产后,可替代进口产品应用于高端管材、防弹材料等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战略性储备可降解塑料PBS、聚苯醚、聚甲醛等6项关键技术,为产业链向生物基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延伸奠定基础。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协同效应持续释放,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科研项目22项,获各类科技奖项27项,完成成果鉴定4项,推动产业链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深耕”跨越。
四、经验与启示
(一)优化体制机制是创新的前提
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打破管理壁垒、完善激励机制,才能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确保科技创新目标高效落地。
(二)培育人才队伍是创新的核心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体系,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才能为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三)搭建创新平台是创新的关键
高能级平台是产学研协同的“纽带”,能够加速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让创新真正服务于产业发展。
(四)推动产业升级是创新的目标
科技创新必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以技术突破带动产品升级、效能提升、结构优化,才能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与行业竞争力的整体跃升。
蒲洁能化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杠杆炒股开户平台,深刻诠释了其锚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目标——通过持续强化自主创新实力,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